《日經(jīng)汽車技術(shù)》編輯部正忙著編輯7月底發(fā)行的“2013年9月號”。筆者負責的專題報道的主題是“走下神壇的自動制動”。今后的2~3年間,簡易的自動制動功能很可能將像氣囊、ABS一樣,成為汽車中的標準配置。
理由之一是從2014年開始,歐洲新車評估機構(gòu)(Euro NCAP)的評估項目中將增加自動制動項目。沒有配備自動制動的新車要想獲得Euro NCAP的五星評價,雖然不是毫無希望,但會變得相當困難?;蛟S是想先下手為強,最近在日本上市的進口車幾乎毫無例外地標配了自動制動功能。
舉例來說,大眾集團日本公司(VGJ)2012年10月推出的“up!”售價僅149萬日元(約9.2萬元人民幣),在日本市場的進口車中價格最低,但也標配了自動制動系統(tǒng)“City Emergency Brake”,該系統(tǒng)使用激光雷達監(jiān)控前方,當車速低于30km/h時,一旦判斷無法避免追尾,即自動實施制動。如上所述,進口車無論高檔低檔,自動制動都已經(jīng)成了標配。
日本車方面,盡管并非標配,但大發(fā)工業(yè)也已經(jīng)從2012年12月上市的小幅改進版“Move”開始配備使用激光雷達的“智能輔助”自動制動系統(tǒng)。配備該系統(tǒng)的款式僅比不配備的款式貴5萬日元(約3000元人民幣),在上市之后的半年時間里,裝配率已經(jīng)達到了約6成。緊隨其后,7月16日上市的小幅改進版鈴木“Wagon R”也只需多花4.2萬日元,即可買到配備使用激光雷達的自動制動系統(tǒng)款式,低成本化競爭日趨激烈。
然而,Euro NCAP還將從2016年開始增加檢測行人的評估項目,這項功能依靠目前的低成本激光雷達無法實現(xiàn)。現(xiàn)在,能夠?qū)崿F(xiàn)行人檢測的技術(shù)有以下四種:(1)毫米波雷達與單眼攝像頭組合;(2)改進激光雷達;(3)使用立體攝像頭;(4)只使用單眼攝像頭。究竟哪種技術(shù)能勝出呢?對于今后有助于實現(xiàn)自動駕駛的技術(shù),筆者將會繼續(xù)關(guān)注。